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壮观
这届驴友,就主打一个没有最强,只有更强 世界消息
来源:青瞳视角     时间:2023-07-04 07:00:49

《穆天子传》

《徐霞客游记》

进入暑期,人们对旅行难免有一种向往憧憬之心,今人如此,古人也一样。在科技发达的现代,人们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。可是如果在遥远的古代,想出一趟远门可是十分困难的,但即使如此,还是有着不少的“旅行达人”。


【资料图】

周穆王,最具传奇色彩的“驴友”

古代的知名“驴友”可不少,但要评选一个先秦时期最牛的“驴友”,那“周穆王”绝对是热门候选人之一。

周穆王又被称作“穆天子”,他是西周的第五位君主,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帝王。周穆王即位时已经50岁了,但是他辉煌的事业却仿佛才刚刚开始。

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《穆天子传》记载了周穆王的主要事迹:御驾亲征多次,包括北征犬戎、西征昆仑、东伐徐戎等等,在这些战争中,他都取得了胜利。传说“穆王东征天下,二亿二千五百里,西征亿有九万里,南征亿有七百三里,北征二亿七里”。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自然都带有神话和夸张的色彩,但也能证明穆王的活动范围是多么的广。

在取得了一系列的战争胜利之后,周穆王开始了自己最浪漫的一次旅行。大约在距今三千年前的公元前960年左右,周穆王以造父为车夫,以造父进献的八骏神马为御驾,一路西游至西昆仑,见到了至高无上的“西王母”。周穆王和西王母相处甚欢,在瑶池边上摆下筳宴,吟酒作歌,互吐衷情。

按照《穆天子传》中所述,周穆王西游来回行程三万余里,历时五百多天,而且详细记录了日期、方向等情形。可是如果真按照故事中所说的里程,西王母之国应在西亚或欧洲。近年来有学者指出,先秦以前的“里”指的是“短里”,只有现在的77米长。因此,西王母之国应该在今甘肃、新疆一带。

按照《史记》中的记载,周穆王50岁继位,在位55年,寿命高达105岁,但是也有不少学者对这个记载表示质疑。不过这些都不影响周穆王的传奇色彩,周穆王也无疑算得上是先秦最牛的“驴友”之一。不过遗憾的是,由于频繁的征讨和旅行,穆王常年不在朝堂,使得朝政松弛,自他之后,周王朝便开始由盛而衰了。

孔子,十四年周游列国

当然了,周穆王只能算是先秦诸多驴友中的杰出代表,我国古代的知名驴友还有很多,比如孔子。孔子曾在鲁国担任要职,后来受到排挤,同时为了推行他的儒家政治思想主张,他决定离开鲁国,开启了十四年的周游列国生涯。

天子出门旅行,有御驾和专业的车夫,而孔子走这么远的路,自然也需要交通工具。孔子的交通工具极有可能是马车。孔子年轻时曾经前去拜访老子,所乘坐的就是“一车二马”,还有一童一御,“御”即驾驶马车的人,当时为孔子驾车的是他的学生南宫敬叔。因此,可以推测,孔子周游列国,应该也是乘坐马车的,或者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以马车作为交通工具的。

孔子在外旅行数年,不仅十分劳累而且危险系数极高。比如,孔子在郑国的时候曾经与弟子走散,只好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。后来,郑国有人对子贡说:“东门有人,其颡似尧,其项类皋陶,其肩类子产,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,累累若丧家之狗。”东门边有个人,他的前额像尧,他的脖子像皋陶,他的肩部像子产,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。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犬。

子贡听了,知道这人是孔子,最后和孔子会合了。后来,子贡把郑国人这段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。孔子坦然地笑着说:“外貌都是细枝末节。不过说我现在像条无家可归的狗,的确如此!的确如此啊!”

颠沛流离十四年后的公元前484年,年近七十岁的孔子被鲁国的正卿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尊为国老,但未受鲁哀公的任用,这段期间孔子专注于教育和古籍整理。

有人文学采风,有人搞学术研究

有的驴友出门旅行就不像孔子这样带有明确的目的性,完全只是为了怡情悦性,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而已。比如南朝时的旅行家谢灵运,他常常与朋友们出门远游。在游览之余还不忘了创作,最终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山水诗一派。为了旅行,他还专门发明了一种人称“谢公屐”的登山鞋,也就是一种有齿木屐,这可算得上是最早的旅游鞋了。

此外,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既是诗仙,也是一位“旅行家”。他从24岁开始出门远行,所游览过的风景名胜都是他重要的创作来源。“诗圣”杜甫也是一位“旅行达人”,人们一提到杜甫,就会想到“岱宗夫如何,齐鲁青未了”,这两句诗歌正是杜甫游览泰山期间所作的。像这类文学家的旅行,更像是一种“文学采风”活动。如今透过他们的诗歌,那些旖旎风光似乎就跃然纸上了。

有的驴友出门旅行,则是为了搞学术研究。比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,他从20岁开始深入民间寻幽探古、采集了大量的历史素材,这些都为他日后编撰《史记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少年时就爱好旅行,他一生足迹遍及如今的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山西等地。他每到一处,都悉心勘察水流地势,了解古今水道的变迁情况。后来,他以《水经》为蓝本,以作注的形式撰写了长达四十卷的《水经注》,这也成为了我国古代最全面、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。

有的驴友,则朝着戈壁荒漠的方向出发。比如汉代的外交家、旅行家、探险家张骞,他两次奉命出使西域,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,又从西域引进了大量物种回到中原,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。唐代的玄奘法师,他从长安出发,经由西域前往印度取经,最终带回了657部梵文佛教书籍回到长安,完成了世界史上一次最伟大的宗教旅行。此外,他还将路途见闻整理成《大唐西域记》,这也成为后世的神话小说提供了重要素材。

汪大渊,东方的“马可·波罗”

有的旅行家,则对大海充满了无限畅想。一提到中国的海上旅行家,大家可能会第一印象想到郑和。明朝的航海家郑和奉命乘“宝船”六十二艘远航西洋,28年间七次扬帆远洋,经三十余国,最远曾达非洲东岸、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,比西方哥伦布、达伽马等的航行早半世纪以上。可实际上,在比郑和早70多年的元朝时期,中国就有一位优秀的航海家,他的旅行经历,可一点儿都不亚于郑和。

与郑和代表官方的航海活动不同,汪大渊完全是一位草根旅行达人。汪大渊隆兴路(今江西省南昌市)人。汪大渊年少时便向往着出门远游,后来,他来到了当时的国际大都市泉州。一到泉州,汪大渊便被泉州的繁华景象所震撼和吸引,并产生了要到海外探险的愿望。

元至顺元年(1330),汪大渊还是个20岁的小伙子,便开始了自己的首次远航。他的出发地点是泉州港。出发之后,汪大渊一行人绕过马六甲海峡,沿着印度半岛向西进入波斯湾。出波斯湾后,又沿阿拉伯半岛经亚丁湾进入红海,抵达了位于沙特的伊斯兰教圣地麦加。再往后,汪大渊还借道埃及,沿着地中海抵达非洲西北角的摩洛哥,之后沿道返程,并于元统三年(1335)返回泉州,历时5年。

第一次出海后还不过瘾,过了两年,汪大渊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远航,出发点还是泉州港。这一次,汪大渊游历了南洋群岛、印度洋西岸等地,两年后才返回泉州。汪大渊披荆斩浪的两次航行,航程数万里,涉足220余个国家和地区。

汪大渊为何要下海环游呢,难道仅仅是因为走遍天下的情怀吗?这或许还不够,有后世学者考证,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里列举了许多各地的土产和贸易货物,由此推测,汪大渊或许是一名商人。

更令人惊奇的是,后世有学者认为汪大渊还是最早到达澳大利亚大陆的航海家之一。《岛夷志略》中有关于“麻那里”的描述,学者考证,“麻那里”是马来语的音译,所指的是现在澳大利亚北部达尔文港附近。《岛夷志略》中对该区域风土人情的描述也与澳大利亚北部的原始生态十分相似。以汪大渊游览地域之广泛,说他到过如今的澳大利亚,这也不是小概率事件。作为一位民间航海家,后世将汪大渊誉为“东方的马可·波罗”,一点儿也不为过。

徐霞客,最牛驴友舍我其谁

提到历史上最有名气的驴友,大家大概第一时间便会想到明朝的旅行家徐霞客。

徐霞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旅行家。明朝的万历十五年(1587),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隶江阴(今江苏江阴市)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。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,只喜欢到处游览山水景观。徐霞客受此影响,少年时便立下了“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”的旅行大志。

徐霞客游历四方的梦想能够实现,离不开母亲王孺人的支持。徐霞客的父亲去世后,他很想外出探访名山大川的奥秘,但因为母亲年迈,始终不忍成行。徐母心胸豁达,通情达理,反而积极鼓励徐霞客安心远游。万历三十六年(1608),二十二岁的徐霞客终于正式出游,但主要集中在离家不远的风景名胜。

后来,由于母亲年事已高,徐霞客准备回家侍奉母亲。可母亲王孺人为了表示对他的支持,竟决定和儿子一起去旅游。当然,仍然是短途旅行。第二年,徐霞客的母亲去世,徐霞客暂停了出游计划,在家守孝三年后,才再次踏上征程。从此,直到五十四岁逝世,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中度过的。

徐霞客在没人资助的情况下游历考察三十多年,先后进行了四次长距离的跋涉,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,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。尤其是晚明局势动荡,盗贼蜂起,徐霞客在路上曾多次遭遇强盗。

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崇祯九年(1636),已经50岁的他由赣入湘,结果第二年的二月在湘江遇到强盗,他不得不赤身跳水逃走,脱险后一无所有,最后向同乡好友金祥甫借贷二十两银子才得以继续自己的旅行。到了四月,他到了湖南耒阳附近时再次“蔬米俱尽,而囊无一文”,最后友人刘君赠送了他绸布一方,他在村子里和村妇换了四筒米才勉强渡过难关。最终,徐霞客于崇祯十三年(1640)到达云南腾冲。遗憾的是,他在腾冲不幸身患重病,以至于双腿不能行走,最后由地方官员雇轿子送回了江苏老家。

徐霞客在旅行中出生入死,尝尽了旅途的艰辛。可无论如何,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。崇祯十四年(1641)正月,54岁的徐霞客病逝于家中,《徐霞客游记》经好友季会明等整理成书,内容包括他所到之处的地理、地貌、地质、水文、气候、植物、农业、矿业等各方面的信息,直到今日仍然具有很高的科学和文学价值。

从古至今,出门旅行都是令人心驰神往的事情。但从古人们的出游事迹也可以看出来,出远门旅行也有一定风险,尤其是前往一些偏僻冷门的景点,一定要做足充分的准备才行。好在如今科技发达了,人们的出行条件也好得多了,在旅途中也少了许多的烦恼,可以尽情地游览大好山河。

文并供图/雨林霖

标签:
相关推荐
最新推荐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